亚洲中文日韩日本在线视频,国产精品人妻在线观看,开心网五月色婷婷综合,,少妇系列

客戶服務電話:020-62833333    固話撥打免費:8007166666
首頁 > 目的地指南 > 中國旅游信息 > 西藏 > > 文章介紹
旅游產品限時搶購

西藏節日介紹

更新日期:2018-08-02       來源:中航國旅官網

西藏節日介紹:


       西藏可以說是一個多節日的自治區,從年初到歲末,大小傳統節日不下二三十個。節日是親朋歡聚、男女社交、跳舞歡愉和人們顯示藝術天才和表演能力的最好時機,傳統節日由來已久,大部分節日都與宗教有關,隨著時間的推移、民俗性、娛樂性的比重日漸增多。想來西藏的朋友,計算著時間,如果能趕上一個藏族的節日,一定給旅程增加不少樂趣。
  
       藏歷年——藏歷1月1日,公歷2009年2月25日

       古時候沒有藏歷,人們認為桃花一開就算一個新年的開始。現在的藏歷起源于公元1027年,從此,葬禮的第一天固定為藏歷年。藏歷年是西藏最盛大的節日,節日期間,家家戶戶團聚,用吉祥如意等美好語言相互祝福。

       藏歷1月1日,公歷2月或3月,是藏族人民一年一度最重要的節日。藏歷12月初,人們便開始準備年貨,其中畫有彩圖的長方體“琪瑪”和一些供品最為重要。“琪瑪”內裝滿酥油拌成的糌粑、炒麥粒和人參果等食品,上面插上青稞穗、雞冠花和用酥油做的彩花板。新年這天天剛亮,穿著節日盛裝的男女,捧著“琪瑪”青稞酒互相拜年,互稱“扎西德勒”,—吉祥如意。此后幾天里,或載歌載舞狂歡,或到親戚朋友家里做客,開懷暢飲,共慶新年,或到附近寺廟朝佛等,大家都沉浸在歡樂的節日氣氛中。
  
       傳召大法會 ——藏歷1月上旬,公歷2009年3月上旬

       西藏最大的佛教節日。此會是由格魯派創始人,宗教的改革家宗喀巴于1409年在拉薩發起的一次祈禱大會延續而來的。在這期間西藏三大寺的僧人近2萬人集中在拉薩大昭寺向釋迦牟尼的佛像祈禱,并舉行格西學位的考試。西藏與其他地方的佛教信仰者也來此朝佛,放布施。   

       酥油花燈節——藏歷1月15日,公歷2009年3月11日

       每年的藏歷正月15日為酥油花燈會,是傳召大法會的最后一天,為了慶祝釋迦牟尼與其它教派辯論的勝利,人們集于拉薩八角街,白天朝佛、轉經、入夜滿街搭起各種花架,放上用彩色酥油捏成的神仙、人物、花木、鳥獸等形象并點燃酥油燈進行祝福。老百姓們圍著酥油燈載歌載舞。 
       各寺廟的喇嘛及民間藝人,用五彩酥油捏塑成各式各樣的酥油花,掛在大昭寺兩邊事先搭好的花架上,夜幕降臨,酥油燈點燃之后,如群星璀璨。用酥油制作有花卉、神仙和人們,還有惟妙惟肖的飛禽走獸等。
  
       薩葛達娃節——藏歷4月15日,公歷2009年7月8日

       俗稱放生節,在整個藏歷4月里,僧俗不吃肉,不殺生,專心轉經朝佛。藏歷4月15日是西藏佛教史上最神圣的一天,相傳藏歷4月15日是釋迦牟尼誕生、成佛、圓寂的日子。每年這一天,人們身著節日盛裝,唱歌跳舞,到林卡里會餐歡聚。在節日當天,人們還要按照固定的環形線路順時針行走,進行祈禱。環線分為三圈:內圈為“囊廓”,位于大昭寺內;中圈為“帕廓”,即圍繞大昭寺的八角街;外圈為“林廓”,是環繞布達拉宮、大昭寺及拉薩老城區的環路。藏族百姓及佛教徒們手持轉經筒,口誦六字真言,成群結隊,絡繹不絕,情景極為壯觀。當日下午參加轉經的人們又集中在拉薩龍王潭劃船和跳舞。
 
       江孜賽馬(射箭)節——藏歷4月中旬,公歷2009年7月上旬

       藏歷4月18日,公歷5月或6月,是江孜一帶農牧民(及亞東、日喀則和拉薩商人)匯集江孜城,舉行賽馬、競技、歌舞、娛樂、物資交流的節日。賽馬射箭活動在西藏地區非常普遍,而把它作為競賽活動固定下來起始于公元1408年的江孜。以前的賽馬節僅限于賽馬、射箭和騎馬射箭三項。然而,今日的賽馬節除保留以上活動外,還增加了各種文體活動和物質交流,已成為每年西藏地區最盛大的地區性節日。
 
       朝山節——藏歷6月4日,公歷2009年8月26日

       藏歷6月4日,是前藏地區的佛教節日。佛教者們認為這一天是釋迦牟尼第一次舉行講經的日子,人們穿戴一新,帶著食物前往附近山寺巡禮朝拜,求神誦經,以求佛祖保佑。然后在野外草坪上開懷暢飲,盡情歌,直到日落才返回城里。
  
       雪頓節——藏歷6月30日—7月6日,公歷2009年9月20日—9月26日

       藏歷7月1日,西藏最大的節日之一,哲蚌寺舉行一年一度的曬佛儀式。按照傳統,僧侶苦行修煉之后,家里的親人帶著算買到山上去迎接他們,在回家的半路上人們吃酸奶、跳舞、唱歌。雪頓意為“酸奶宴”,雪頓節的意思是酸奶節。17世紀始,雪頓節進行藏戲匯演,各地各流派藏戲藝術家匯聚拉薩羅布林卡表演比賽,持續數天,其場面熱鬧非凡。
  
       沐浴節——藏歷7月前后,公歷2009年10月上旬

       藏歷7月(金星出現周),公歷9月,佛說天上有顆叫“棄山”的星出現時,人們認為這一周的水特別圣潔,最能清除污垢,治愈疾病,促進身體健康,都去河邊沐浴、洗衣、玩耍。所以每年的7月或8月當“棄山”星出現的一個星期中,人們都到河邊洗澡、玩耍,以求得身體平安、健康。
  
       望果節——公歷7-8月 

       是西藏人民渴望豐收的節日,于秋收前擇日舉行,歷時1—3天。屆時,人們身穿各色新裝,打著彩旗,帶著美好的祝愿,用哈達纏著的青稞,麥穗做成豐收塔,敲鑼打鼓,唱著頌歌,繞地頭轉圈,祈求豐收,然后進行騎馬比賽。節日一過,便開始秋收。

       “望果”是藏語譯音,意為“繞地頭轉圈”。藏語“望”指農日,“果”即轉圈的意思、“望果”節可譯為“在田地邊上轉圈的日子”。因為節日的第一天早晨,當陽光撒滿金黃麥田的時候,農民們要手持麥穗圍著農田轉圈游行,最前邊是由喇嘛和老農組成的儀仗隊,高舉佛像,背著經書,吹著佛號,感謝上天給人們帶來了風調雨順的好年成。對辛勤耕耘的農民來說,眼看著即將收割的莊稼,呼吸著麥田飄來的清香,都為此感到欣喜陶醉,悠悠唱起古老的豐收歌謠。

       望果節地西藏已有1500多年歷史,是藏族農民歡慶豐收的傳統節日,流行于西藏自治區的拉薩、日喀則、山南等地。時間在每年藏歷七、八月間,由于西藏各地的地理條件差異很大,實際上,望果節的日子是根據各地莊稼的成熟期,由寺院的喇嘛擇吉日而定的。具體日期隨各地農事季節的變化而變化,一般在青稞黃熟以后、開鐮收割的前兩三天舉行,歷時一至三天。所以,望果節的日程都以鄉為單位,根據當地的農作物成熟情況由鄉集體議定。

       望果節這一天,人們早早來到傳統的一片較開闊的空地,這是每年望果活動的集合地,整個望果節的活動既從這里出發,又在這里結束。集合地中央插有掛著青棵穗和豌豆株旗幟的樹枝,樹旁堆起煨(火桑)臺。整個活動是在裊裊上升的(火桑)煙中開始的。大約十時整,法號長鳴,鼓聲陣陣,參加轉田的隊伍整齊地排列成一圈,通常一家必須有一人參加,否則將有遭受災害的顧慮。由一名德高壽高的喇嘛乘坐馬上,指揮整個活動。他左手捧香壺,右手端盛有青棵酒的酒杯,口念經文,將灑灑向天、地、空三界,氣氛莊嚴、肅穆。
  
       林芝貢布節——藏歷10月1日,公歷11月或12月

       傳說是早年貢布王率眾出征,抵抗入侵者。為紀念英勇征戰的壯士,貢布人們每年都于10月1日獻祭守夜,逐漸演變成現在跳舞、賽馬、射箭、物資交易和飲酒歌唱的貢布節。
  
       仙女節——藏歷10月15日

       又名“天母節”。每年藏歷10月15日,各地都要舉行一些宗教活動。婦女認為仙女節是自己的節日,所以十分活躍,最為高興。
 
       西藏仙女節又名“天母節”,藏語稱“白來日追”,每年藏歷10月15日,各地要舉行一些宗教活動。這個節的最大特點就是,在這一天里,無論哪位小姐女士向男士要錢,男士們都得給,因為只有大大方方、爽爽快快地把錢給了,才會有好運氣。每到這天,藏族家長都要給孩子“白拉姆頓羌”,相當于漢民族的“壓歲錢”,意思是傳說中的“仙女白拉姆的酒錢”,以祝賀秋季取得的豐收和新一年的到來。根據藏歷推算,每年從這天起,西藏高原將正式進入寒冬季節,這一天,西藏各地信教群眾都要舉行各種朝佛活動, “仙女節”在一定程度上演變成為當代西藏的“女人節”。通常城市里的職業女性會在這一天“宰”一“宰”男同事或上司,集體到餐館去“美餐一頓”,農村牧區婦女除了照例打扮起來,朝拜幾位仙女,祝福全家老幼和睦外,也會為自己添置些衣物首飾,再犒勞一頓豐盛的午餐。有條件的藏族同胞,一大早便要趕到位于拉薩八廓街的大昭寺排隊朝佛,為自己和家人祈求平安和好運。

       早晨,數以萬計的藏族同胞從不同的地方來到這里,共慶有著千年歷史的傳統節日——仙女節。八廓街上,人頭攢動,身著盛裝的轉經朝佛的藏族同胞和前來旅游的外地客人匯集成了一條巨大的洪流,沿街順時針流動著,誰要想停頓下來休息一會,都成為了不容易做到的事。到大昭寺朝圣的人比平時多了無數倍,等待進入的男女老幼順著八廓街排隊,排到了幾里路之外,成了這里最為獨特的風景線……

       據說,仙女節源于一個山神和美女的愛情故事。從前,有一個山神,愛上了一個凡間的女子,但是根據天條,神仙是不能和凡人在一起的,否則就不會有沉香救母的傳說了。因此,山神便盡己所能,固定在每年的同一天,送給那個女子許許多多珍貴的禮物,以此來表達自己的愛慕之情。后人為了紀念他們,便將那天定作為仙女節。

       還有一種傳說就是:大昭寺的守護神母瑪索杰姆有三個女兒,小女兒白拉協姆一天到晚只知道玩,母親讓她幫捉虱子她都不肯,母親咒她滿身長虱子,后來白拉協姆神像上滿是小白鼠,二女兒東贊杰姆愛頂嘴,母親咒她沿街討飯,后來東贊杰姆的像被畫在八廓街東南隅的石頭上,靠人們供養為生。大女兒自拉扎姆放縱自己,母親咒她一生不得一個丈夫,即使有也只能一年見一面。母親的咒愿實現了,白拉扎姆的情人住在拉薩河南岸的赤仆宗贊,每年只能10月15日相會一次。

       每年藏歷10月,對拉薩大昭寺的護法主尊文武吉祥天母,由莫如寺全體僧眾舉行隆重的例行年祭,以及會供曼茶羅的定時大祭,稱之為“吉祥天母節。”

       “吉祥天母節”活動從10月14日就開始了,這天清晨,將大昭寺的吉祥威猛天母(白拉扎姆)面具的模擬像迎請到大昭寺頂圓廊下,于黎明時分沐浴。男女老少蜂捅前來祭祀供奉,莫如寺僧眾舉行隆重的祭神儀規和會供。當天晚上,迎請天母像至覺吾(釋迦牟尼)佛殿,與黨吾佛對面跌坐。15日旭日初升,僧人們用頭頂著天母像來到八廓街。這時許多善男信女紛紛向天母敬獻哈達。來到八廓東北的甘丹大經桿處,由拉薩土地神恰赤從噶瑪夏前來向天母敬獻哈達、頂戴敬禮。此后逐次至八廓東南街與天母妹妹東贊杰姆相會,并將天母像面朝拉薩河南岸的赤仆地,同時赤仆地也有僧人將宗贊的塑像面朝北,表示兩相會面之意。最后返回大昭寺,迎坐在原來的寶座上。這天許多人隆重焚香、施食。
  
       燃燈節——藏歷12月15日,公歷2009年2月10日(2008年燃燈節) 

       藏歷10月25日,公歷11月或12月,傳說這一天是偉大的改革家,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的成道日,家家戶戶在屋頂點燃酥油燈和念經歌頌宗喀巴,以示紀念。
 
       驅鬼節——藏歷12月29日,公歷2009年2月23日(2008年驅鬼節)

       藏歷12月29日,也叫咕嘟節。這一天,拉薩的布達拉宮就舉行一次盛大的跳神活動,各寺廟中也舉行類似的活動,家家戶戶掃凈灰塵,將房屋布置一新。人們認為新年將到,一些妖魔贓物必須清除,軀鬼消災,以求風調雨順,人壽年豐。


       如想了解更多關于國內旅游的報價,詳情請點擊這里:國內旅游報價

上一篇: 高雄美食
下一篇:拉薩美食攻略
相關旅游攻略

 

 

中航國旅官方網站@ 版權所有 2004-至今   榮獲《廣州市誠信旅行社》稱號  
本站參考圖片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與本公司聯系,我們將馬上刪除!   企業常年法律顧問:廣東連越律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