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加利亞索菲亞博雅納教堂景點介紹:
位于索菲亞城郊外,由三座建筑物組成。東側的教堂最初建于公元10世紀,后于公元13世紀初由卡洛揚大總督指揮擴建。卡洛揚大總督還決定在東側教堂旁再建一座雙層教堂,在這第二個教堂里有繪于公元1259年的壁畫,這些藝術品使該世界遺產成為了最重要的中世紀繪畫展示地之一。第三座教堂建于19世紀初,最終完成了三位一體的結構。該遺產是東歐中世紀藝術品最多、保存最完好的地方之一。
博亞納教堂是保加利亞著名的東正教教堂,位于維托沙山麓索菲亞南郊的博亞納村。這座在外國入侵者留下的廢墟上修建起來的教堂,中世紀時曾是皇宮的一部分,如今它已是保加利亞獨立、文化、繁榮的象征。197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列為全世界首批57項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的項目之一。
博亞納教堂實際上是由3座教堂組成。盡管其建造年代和風格各不相同,但卻組成了一個和諧的建筑整體。3座教堂的平面均呈正十字形,上面建有圓屋項,外表裝飾富麗,其中兩個最古老的教堂還用陶瓷片進行了裝飾。
東教堂建于10~11世紀,象征著保加利亞民族的誕生;西教堂建于19世紀,標志著經過長期異國統治后保加利亞藝術的復興;中教堂則是根據卡洛揚大總督的命令于1250年左右修建的,所以又稱“卡洛揚教堂”。在經歷了長期的封建戰爭后,是卡洛揚使保加利亞第二帝國重新強盛起來的。在這個教堂里,有卡洛揚大部民督夫婦和保加利亞沙皇康斯坦丁·阿森夫婦的肖像,其形象生動逼真,神態安詳。
博亞納教堂最著名的則當屬它的壁畫,其中尤以《最后的晚餐》和圣像畫最為著名。這些畫由一位佚名的畫家于1259年繪成。盡管當時基督教的教規十分嚴厲,畫家還是大膽地采用了自由的表現形式。壁畫中人物的面部表情及眾圣徒、卡洛揚和皇族成員的面部表情非常生動,不再是因襲的、刻板的偶像,而是有個性和有特色的人物,具有明顯的現實主義色彩,且十分接近當地民間藝術,是中古保加利亞藝術最杰出的成就。
博亞納教堂中最好的壁畫可以與意大利文藝復興初期的著名畫作相媲美,有的專家還認為博亞納教堂的壁畫是文藝復興的先驅。從壁畫上看,盡管拜占廷的影響十分明顯,但依然帶有保加利亞民族藝術的濃厚的色彩。實際上,自11、12世紀起,拜占廷藝術傳統逐漸為保加利亞藝術所取代,由此也進一步豐富和充實了中世紀的藝術寶庫,而博亞納教堂就是最好的證明。
如今,為保護博亞納教堂的文物古跡,保加利亞政府對其采取了一些保護措施,如保持建筑物干燥、安裝空調系統、禁止在其周圍修建其他建筑、對其進行加固等,使這座教堂煥發了青春。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范,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