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琴伊察(墨西哥瑪雅古跡)
奇琴伊察是古瑪雅城市遺址,位于墨西哥尤卡坦州南部。南北長3公里,東西寬2公里,有建筑物數百座,是古瑪雅文化和托爾特克文化的遺址。“奇琴”意為“井口”,天然井為建城的基礎。現有公路把它分為兩半。南側老奇琴伊察建于公元七至十世紀,具瑪雅文化特色,有金字塔神廟、柱廳殿堂、球場、市場和天文觀象臺,以石雕刻裝飾為主;北側新奇琴伊察為灰色建筑物,具托爾特克文化特色,有庫庫爾坎金字塔、勇士廟等,以樸素的線條裝飾和羽蛇神灰泥雕刻為主。
基本介紹
中文名稱:奇琴伊察(西班牙人到來以前的城市)
英文名稱:Pre-Hispanic City of Chichen-Itza[1]
國家:墨西哥
所屬洲:北美洲
批準時間:1987
批準標準:1987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I)(II)(III)(IV)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簡介
帕倫克是反映瑪雅建筑藝術的一處遺址。它坐落在墨西哥恰帕州境內崇山峻嶺間的一塊坡地上,反映瑪雅人當年建城定居多選擇倉林山嶺的特點。據在這里發現的刻有紀年的瑪雅碑證明,這座城市的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六四二年。
帕倫克的建筑群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建在金字塔上的“銘文神廟”。金字塔為正方形,共十層,向上逐層縮小,最低一層有梯階九級,其余有梯階七級,共七十二級。“銘文神廟”就建筑在金字塔頂平臺上。平頂,有五個門,走廊上有壁畫、浮雕,廟的四壁都是雕刻的碑文。可惜,現在還未破譯這些瑪雅象形文字,至今無人知曉這些碑文的真正含義。這里的建筑物幾乎都是平頂或有平臺。金字塔的臺階象征通往宇宙的階梯,這是瑪雅建筑的典型特征。
墨西哥的金字塔與埃及的金字塔雖然形狀相似,但有所不同,現已發現的墨西哥金字塔絕大多數都是供古代印第安人各部落祭祀神明的祭壇,而不是陵墓。然而帕倫克的金字塔卻是一個列外。它是公元前七世紀時帕倫克統治者巴卡爾的陵墓。據說這座金字塔是巴卡爾出生后不久就開始建造的,歷時幾十年,全部用巨石建造,在巴卡爾76歲去世時才建成。因而人們對此頗為興趣怏然。進入這座墓室,必須拾級登上金字塔,進入銘文神廟,然后沿著螺旋形的石臺階才能下到墓室。據考古學家分析,這座陵墓可能還有正門,但因金字塔是巨石砌成,發掘時不想損壞金字塔而放棄了尋找。墓室的平面頂作假拱,全用石條砌成,高七米,長九米,最寬處為四米。墓 奇琴伊察室后壁正中鑿一龕,內有一浮雕武士像,左右兩壁各有浮雕武士像三尊,墓室前端的中央置有一石棺,高約1.1米,長約2.8米,寬約2米,棺內壁四面均有浮雕紋。棺蓋厚達27厘米,重達5噸。棺蓋面及四周亦滿雕花紋。在石棺內中央向下鑿一石穴,它的前端為橢圓形,穴內涂滿紅色。巴卡爾仰臥在石穴內,頭戴綠玉石面具,頸、胸手、腕、足等處分別佩有玉制的項鏈、串珠、指環和小球。左足側前,置綠玉太陽神偶像等。
在金字塔的右前方有一宮殿。宮殿中間是一個大院,看來是當時王室觀看競技或演出的場所。走廊壁上有各種繪畫和浮雕,經歷了1000多年的時光,其顏色雖已黯淡但仍可辨認,綠色尤為清晰,后走廊的東北角有蒸汽浴室,先用火燒灼一塊巨石,然后將水澆在石上發出蒸汽,供王室沐浴。在宮殿的前方,有方形塔一座,共五層。宮殿和高塔的四面,還有類似宮殿的建筑物。金字塔前是一個巨大的廣場,它是城邦的重要的活動中心。
奇琴伊察是建造在墨西哥尤卡坦的一座非凡的石頭城。其中的一些最古老的建筑和金字塔可以追溯到1500年前,由托爾泰克人和瑪雅人建造。
奇琴伊察由石制建筑,寺廟和庭院構成。一個巨大的“人祭球場”座落在城市的一端。(“人祭球賽”一種非常特別的游戲,兩支隊伍需要嘗試把球踢過場地兩端的鐵環。之后,獲勝隊伍的隊長會作為給神的祭品而砍頭。)盡管這座城市歷史上遭到了時間和掠奪者的破壞,仍然有不少漂亮的石頭雕像存留。
在城市中央矗立著宏大的庫庫爾坎的金字塔,西班牙人稱之為“城堡”。它建造于13世紀,占地面積大約為180平方英尺,高達78英尺。根據瑪雅的慣例,庫庫爾坎建立在一個更古老并稍小的金字塔之上。
直到13世紀,奇琴伊察都是一個繁榮的城市。此后,瑪雅爆發了叛亂和內戰,導致了這座城市的迅速沒落,并再也沒有恢復。到西班牙人在16世紀征服尤卡坦的時候,城市中心已經被很大程度地遺棄而成為了廢墟
建筑遺跡
卡斯蒂略金字塔
卡斯蒂略金字塔(ElCastillo,又稱羽蛇神金字塔,城堡,瑪雅金字塔,或墨西哥金字塔),23米高,雄居奇琴伊察的正中,是為羽蛇神而建的神廟。金字塔的地基呈方形,四邊依階梯上升,直至頂端的廟宇。在春季和秋季的晝夜平分點,日出日落時,建筑的拐角在金字塔北面的階梯上投下羽蛇狀的陰影,并隨著太陽的位置在北面滑行下降。
古代中美洲城市中,在舊金字塔之上加蓋更大更雄偉的金字塔是一種慣例,卡斯蒂略金字塔正是其實例之一。考古學家在金字塔北面階梯上發現的一個入口通往一個隧道,人們在隧道內可以沿著掩蓋在金字塔內部的老金字塔的臺階向上攀登,直到頂端,并能見到刻在石頭中,漆成紅色鑲著玉點的羽蛇神王的美洲虎王冠。內部老金字塔的設計據說是按照月亮歷而來,而外面的新金字塔則是太陽歷。
在一次致命的墜落事故之后,金字塔的頂端已經不再對游客開放了。
武士神廟
奇琴伊察的“武士神廟”明顯是按照托爾特克首都圖拉的B神廟而建,并由于瑪雅建筑師的技巧而比其原型更加宏偉。武士神廟是一個階梯狀金字塔頂的石頭建筑(最初用木頭和灰泥做屋頂),內部的支柱被刻成武士的形狀。金字塔階梯頂端通往神廟入口處有查克莫天使(Chac Mool)的祭壇雕像。
武士神廟旁邊是由柱子圍繞的廣場——“大市場”。
球場
在奇琴伊察一共有7個中美洲蹴球球場,其中金字塔西北150米左右的球場最為引人注目。這是古代中美洲最大的球場,有166米長68米寬。球場內部兩側排列著雕刻著球員形象的石板。奇琴伊察的球賽是一種宗教儀式.,祭司會先算上一卦, 卦上可能是說,如果甲隊贏,,今年就會風調雨順, 否則就是個災年。雙方隊員都悶在鼓里, 不知道卦上的內容. 只管拼了個你死我活。最后,可能乙隊贏了。祭司揭開卦的內容,,可憐的隊和乙隊的隊長都要獻上他們的人頭,以平熄神怒。這種場景,可以從球場上的一幅隊長斷頭圖上看到。球場的一面外墻上建有美洲虎神廟,上面有另一個美洲虎王冠。因為在地下掩埋了一千年,上面紅漆以及鑲的玉點都已經消磨不見了。球場旁邊是一個露天平臺,側面裝飾著骷髏浮雕(穿在木架上的石刻頭骨)。
大法師墓
這是一個縮小版本的卡斯蒂略金字塔。名稱來自早期發掘者E. H. Thompson發現的貴族墓地。
修女院
奇琴伊察最令人注目的古典時期建筑之一是一組精美的普克(Puuc)風格建筑群。雖然被西班牙人起了“修女院”("Las Monjas","The Nunnery")的綽號,這組建筑實際上是城市在古典時期的政府宮殿。東邊不遠是一座不大的廟宇,綽號“教堂”("La Iglesia","The Church"),裝飾有精美的雨神面具。
“修女院”建筑群附近還有一些其他建筑,包括:
“Akab" Dzib”(瑪雅語“黑暗或朦朧的文字”),有著象形文字銘文的宮殿
“紅房子”
“鹿房子”
橢圓形天文臺
在“修女院”北面是一個方形大平臺上的圓形建筑——“橢圓形天文臺”("El Caracol"),又名“蝸牛”,得名于圓形建筑內部螺旋狀的石頭階梯。天文臺是為掌管風和學習的羽蛇神而設,門設在可以觀察春季晝夜平分點、月亮最大南北傾斜及其他天文現象的位置。瑪雅人用太陽照射在門上在屋內形成的陰影來判斷夏至與冬至的到來。在建筑的邊緣放著很大的石頭杯子,瑪雅人在里面裝上水并通過反射來觀察星宿,以確定他們相當復雜且極為精確的日歷系統。
老奇琴
“老奇琴”是位于城市中心以南的一組建筑,包括最初系列組神廟(Initial Series Group)、陽,外兩頭兩棵可能剛種植不久,顯得略矮。它們的棕葉聚生于頂,發散得近乎松弛。內側兩棵綠色棕樹之間是灰色偏暗的樓道具崇拜神廟(Phallic Temple)、巨龜平臺(Platform of the Great Turtle)、貓頭鷹神廟(Temple of the Owls)和猴神廟(Temple of the Monkeys)。
其他建筑
城市的典禮中心周圍約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密布著一系列建筑,城市周圍還有幾處輔助建筑群。
洞穴
卡斯蒂略金字塔內的羽蛇神美洲虎王冠Balankanche洞穴是離奇琴伊察中心不遠的一系列神圣的洞穴。在洞穴里,至今人們還能看到前哥倫布時代留下的古代陶器和偶像原封不動的擺在當初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