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廈門海滄大橋景點介紹:
廈門海滄大橋是我國第四座大跨徑鋼箱梁懸索橋,也是廈門市歷史上投資最大的交通工程項目,同時也是我國第一座特大型三跨吊鋼箱梁懸索橋,懸吊結構在國內首次采用不設豎向塔支座的全漂浮連續結構,為世界第二(僅次于丹麥)、亞洲第一座特大型三跨采用此種結構全漂浮鋼箱梁懸索橋。工程位于廈門市西港中部,西起海滄開發區馬青公路,跨越廈門西海域并穿過火燒嶼后接廈門本島仙岳路,是廈門島的第二條對外通道。工程全長5926.527米,由石塘立交、西引道、西引橋、西航道橋、東航道橋、東引橋、東渡互通立交、東引道及附屬工程等組成,東航道橋為懸索主橋,長1108米,主跨648米。海滄大橋為雙向六車道加緊急停車帶的高等級公路特大橋梁,兼具城市橋梁功能。海滄大橋設計通行能力為5000輛/日,行車時速為80公里/時。
海滄大橋不僅是廈門與外界聯系的又一重要通道,更是現代化廈門的重要標志,同時也是廈門新興的旅游景點,其優美流暢的橋梁造型,輕巧獨特錨、塔結構、與周圍環境協調一致的橋梁色彩,輕柔的夜景效果等,都將與廈門這座現代化國際性港口風景旅游城市相適應。大橋的建設也證明我們已達到世界造橋水平。
具有東渡飛虹之稱,是廈門二十名景之一,由海滄大橋、東岸游覽區、橋梁博物館、火燒嶼游樂島、青少年科技館、西岸公園和太平山休閑度假區組成。
海滄大橋,座落在廈門西港中部,是從廈門島通往海滄的一座兼具公路和城市橋梁功能的內海灣大橋。是廈門出島的第二條通道,直接連通海滄臺商投資區。它的建成,象征著廈門在新世紀要實現“一環數片,眾星拱月”的大城市格局,并由海滄、集美、同安組成相互關聯的幾個片區,使廈門從一座海島型城市發展成一座海灣型城市。
從景觀來看,大橋的索塔,采用門式結構、橋柱各部結構采用曲線造型為基調的設計構思,型體上線條流暢、輕柔,大橋本身就是一座藝術精品。銀藍色的橋體與碧藍天空相輝映,看似長虹臥波,宛如玉帶橫臥在粼粼的海面上。110束平行鋼絲索股,掛在門式索塔上,乃是一幅美不勝收的畫卷。
從宏觀上看,橋塔、錨碇、橋身,結構和周圍環境協調一致,大海、藍天、港口、城市和諧悅色,更感到人文美和自然美融為一體,尤其是夜幕來臨,大橋就像一條民間舞龍,橋塔白光如晝,橋上,縱纜燈火輝煌,真像夏夜銀河星空,顯耀閃亮,給素稱“海上花園”的廈門錦上添花。
江澤民同志題寫的“海滄大橋”橋名,光彩奪目。
牛頭山公園
位于海滄大橋東側的牛頭山高77米,設有廣場音樂茶座、觀景平臺、兒童樂園、跌泉等旅游項目,其中觀景平臺還是舉辦大型節慶活動的好場所。
橋梁博物館
橋梁博物館,坐落在海滄大橋東岸錨碇內,這是在大橋碩大的錨碇里建起來的我國第一座橋梁博物館。它的造型設計、內容豐富、科技手段先進,展示了高科技水平,為海滄大橋增添景色。也是迄今為止國內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以橋梁為主題的博物館,是由廈門路橋股份有限公司投資興建的集知識性、參與性為一體,集中展示橋梁高科技、橋梁歷史、橋梁文化、橋梁現代化、橋梁科普的太型搏物館,博物館的展教面積有4000平方米。
博物館由海滄大橋建設展示館、中國橋梁百年回顧展示館和海滄大橋監控中心三大部分組成。它們分三層展出:
一層是海滄大橋建設展示館。從大橋設計、施工、科研、投融資、監理、景觀等多角度完整地展示了大橋的建設過程。展館充分運用了現儀展示手段和大量實物模型,并設計了多處可供游人參與的大型場景式展示。
二層是中國橋梁百年回顧展。以歷史為經緯,以橋梁科技為線索,系統地回顧了我國古代與當代橋梁建設的輝煌成就,介紹橋梁科技知識和世界各國不同歷史時期具有代表性的著名橋梁,以及規劃中的21世紀的宏偉橋梁工程。展示有我國古代橋梁中保存完好的趙州橋、宋代的泉州洛陽橋,還有1937年建的錢塘江大橋,美國舊金山金門大橋等;在當代橋梁中有武漢長江大橋、南京長江大橋、汕頭海灣大橋、西陵峽長江大橋等,其中汕頭海灣大橋為預應力混凝土懸索橋。
三層是大橋監控中心。這是海滄大橋交通指揮的核心,她具有數據采集、數據通信、分析統計、控制高度、文檔管理、圖像圖形顯示和自檢報警等多種現代化管理功能,顯示我國建橋的高科技水平。游人在這里可全方位觀摩海滄大橋的交通運營保障體系。
如想了解更多關于國內旅游的報價,詳情請點擊這里:國內旅游報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