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感覺大超市購物不同:
丹麥的超市,大都是連鎖經營。在哥本哈根,最常見的莫過于Netto,Fakta和Spar這樣的小超市了。在居民區,每隔幾百米就會有這其中的一個。這三個超市,規模比國內便利店大不了多少。貨品以食品為主,捎帶日用洗滌用品。中等規模的超市,如Friex,Kvickly一般座落在比較繁華的商業區。很多StoreCenter里都會有這兩個中等規模的超市。而類似Bilka和Metro這樣的大型超市距離市中心就較遠了,一般須開車40至50分鐘才可到達。
超市的購物車停放在門前,沒人管理卻整整齊齊。第一次去超市,正當我驚訝丹麥人如此自覺時,我發現每一輛車手柄上都有一個特殊的裝置,得放一枚20或10克郎的硬幣,小車才能從栓著它們的鏈條中推出來。但當你用完車回來的時候,將小車放回停處,再用鏈條連上,硬幣會自動從手柄特殊裝置的小孔里跳出來,你就可以將硬幣收回了。這個方法很好,難怪丹麥人都會很自覺的將超市推車送回停車處!
超市平時的營業時間大都是早9點至晚8點,周六一般是早8點至晚5點。而周日,除每月的第一個周日各大商場和超市都會開門營業外,其他周日不營業。超市的門大多是自動門,門前沒有人對進出的顧客監督,超市里除搬運貨物的工作人員沒有服務員,只有出口處的收銀員。
進入超市,無論大小,人不會太多(圣誕節前可能會稍微多一點)。購物的人一般都是成箱的往車里裝東西。丹麥人一周購物一到兩次,所以一買就買較多的東西。
這里要說說丹麥的水果和蔬菜,一般蔬菜不論斤賣,而是由一個塑料盒或紙袋子裝好,外面有保鮮膜。而水果則是會論個賣,超市里的蘋果,梨等大概都是2克郎(2.8元人民幣)一個。剛來丹麥的時候,最讓我無法接受的就是丹麥蔬菜水果的價格---一棵芹菜便宜也要9克郎(13元);一棵白菜會賣到18克郎(25元);一個西瓜大約40克郎(56元)!
丹麥超市的飲料瓶大多可以回收,購物用的塑料袋是要用錢買的。所以無論從環保的角度還是從經濟的角度,你都不會看到塑料袋和塑料瓶亂扔的現象。丹麥人會反復使用塑料袋,而將塑料瓶集中放好,去超市時帶空瓶去:在超市門旁,會有一個回收塑料瓶的機器。這個機器可以識別不同的型號和品牌,并根據數量計算出退瓶的金額,打印清單后,你就可以拿著這個小票當現金在此超市使用。
跟在國內購物比較,我覺得在商場規模和商品的種類上我們和這里沒什么差距,甚至更勝一籌---規模更大品種更多。但在服務的便捷和環保方面,還有一定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