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佛山特產介紹:
佛山特產名稱: 莨紗綢
佛山特產介紹: 佛山絲織業,唐宋以來隨著國內外市場的擴大而不斷發展,到明清時譽滿天下。佛山產的錦緞,有線紗、牛郎綢、五絲、八絲、云緞、光緞等。這些錦緞都具有結構細密、質地柔軟、顏色鮮艷、不吸塵、不褪色、不易皺折等優點,頗負盛名,產品暢銷國內外。至近代開始,名牌產品“莨紗綢”更是一枝獨秀,馳名中外。
佛山特產名稱: 大良木屐
佛山特產介紹: 順德大良鎮是廣東木屐的重要產地之一,聞名遐邇。水網地帶的群眾過去喜穿木屐,因其穿著方便、大方,價錢低廉。本世紀40年代,大良木屐業頗為興旺,從業者近400人,年產木屐400多萬雙。產品不僅銷本省各地,還大量出口到香港、東南亞各地。
佛山特產名稱: 南海藤織品
佛山特產介紹: 南海藤織品已有100多年歷史,首先是南海沙貝人利用從東南亞運進貨物作包裝用過的藤筐作原料,編織座墊和提籃等家具,開始了藤織生產。隨著開藤工具的改進,產品的花式逐步多樣化,從業人員也從沙貝村遍及黃岐、鹽步一帶。后來,直接從印尼進口大批原藤進行生產,使南海成為我國生產和出口藤織品的重要基地。
佛山特產名稱: 柒色紙
佛山特產介紹: 染色紙是佛山傳統的手工業品,有悠久的歷史。辛亥革命前,佛山是廣東染色紙的唯一產地。按生產品種的不同,染紙業分成年紅、雜色、花紅、蠟箭四行。年紅行專染正士丹色和正土硍硃色年紅紙;雜色行染紅、黃、藍、白、黑、灰、青蓮、天青等色紙,主要用來制作迷信品;花紅行專染花紅一色,主要用作婚姻嫁娶的禮書帖式和新歲賀年、迎神賽會的柬帖;蠟箭行染造屏幅、對聯及裝璜等用的紙張。
佛山特產名稱: 金箔、銀箔、銅箔、錫箔
佛山特產介紹: 染色紙是佛山傳統的手工業品,有悠久的歷史。辛亥革命前,佛山是廣東染色紙的唯一產地。按生產品種的不同,染紙業分成年紅、雜色、花紅、蠟箭四行。年紅行專染正士丹色和正土硍硃色年紅紙;雜色行染紅、黃、藍、白、黑、灰、青蓮、天青等色紙,主要用來制作迷信品;花紅行專染花紅一色,主要用作婚姻嫁娶的禮書帖式和新歲賀年、迎神賽會的柬帖;蠟箭行染造屏幅、對聯及裝璜等用的紙張。佛山染紙業最鼎盛時期,大約在清同治(1862)至光緒(1875)年間,那時全行有大小染店、染館數百間,工人超過3000人。產品種類繁多,達60一70種。佛山的染色紙品,以其色澤鮮艷、能耐風雨、歷久不變的優點享譽國內外。
佛山特產名稱: 順德蠶絲
佛山特產介紹: 順德市地處珠江三角洲,是一個富庶的魚米之鄉。順德蠶絲,早已聞名中外,成為該市一種收入大、出口多的特產。順德早在宋代便開始種桑養蠶,千百年來,從未間斷。尤其是解放后,改良了桑樹的品種,從原來的矮株細葉產量低的土荊桑逐步改種為雜優桑,桑葉產量成倍增加,推動了養蠶事業的大發展。全市年產蠶繭10多萬擔,成為國家出口的一項優質暢銷產品。
佛山特產名稱: 大良梳蓖
佛山特產介紹: 梳蓖是順德大良傳統性的手工藝品,流傳至今已有200多年歷史。梳蓖的制作過程比較復雜,主要原材料竹和牛骨,經過選竹、開竹、開牛骨、拉笏、切笏、織蓖、貫蓖、漆蓖、光蓖、油合印花、打草、整理、包裝等工序。30年代大良地區從事梳蓖生產的廠就有30家之多,經銷梳蓖較有名的有普利園、袁勝昌、人和、人利、二利等。解放后,梳蓖生產產量、質量不斷提高,國內銷至內蒙古,國外銷到東南亞、日本、美洲等地,深受國內外用戶歡迎。
佛山特產名稱: 銅鑿金花
佛山特產介紹: 佛山銅鑿金花主要品種有芙蓉屏、瓜碟屏、中標屏、小標屏、龍屏等。銅鑿金花狀如樹葉,下寬上尖,有一片為一朵的,也有兩片相疊為一朵的,均用粗鐵絲為柄,鑲嵌于花片之下方,以便將金花插入裝飾物品上,如匾額兩上端,或簪花掛紅的男子氈帽兩側(也有只插一側的),或者春聯、掛錢、神相等一應需裝飾之物上。最小金花只有10厘米長(連鐵絲),多為一塊小銅箔鑿花而成,一般不涂以顏色,只有在銅箔面貼以一片彩色小羽毛作為裝飾,這是最為普通而且銷量極大的產品。而較大的金花,如芙蓉屏、龍屏等,一般是20一30厘米高,有些用于寺廟神像前的屏花,最大者有40一50厘米高,并且以竹枝為柄。這些屏花多是兩片以上的銅箔鑿花制成,對銅箔上的花紋圖案,均以彩色或油漆加以彩繪,有些還鑿有吉祥如意、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福祿壽全、生意興隆等字樣,并配上紙扎人物和彩色羽毛、絨球、紙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