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中文日韩日本在线视频,国产精品人妻在线观看,开心网五月色婷婷综合,,少妇系列

客戶服務電話:020-62833333    固話撥打免費:8007166666
首頁 > 目的地指南 > 丹麥旅游信息 > > > 文章介紹
旅游產品限時搶購

丹麥主要旅游城市

更新日期:2019-01-07       來源:中航國旅官網


  丹麥的主要旅游城市分別是第一大城市是首都哥本哈根(COPENHAGEN)、第三大城市、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的故鄉歐登塞(ODENSE)以及第二大城市奧胡斯(AARHUS) 丹麥旅游旺季為夏季,一般是5月至9月。

丹麥主要旅游城市有

1.哥本哈根市(COPENHAGEN):

  位于厄勒海峽西岸,地勢平坦,風景秀麗,是北歐著名的古典式都市。12世紀前,哥本哈根只是個小漁村。1167年,羅斯基勒大主教阿布薩郎在現議會大廈處修建了一座城堡-阿布薩朗堡,并給這里取名為“港”(Havn),后改為“商人港”(K?bm?ndenes Havn),不久又改為“商港”(K?benhavn),即哥本哈根,并一直沿用至今。如今,在步行街的高橋廣場(H?jbro Plads)上,豎有一尊阿布薩郎大主教的高大銅像,以紀念他的建城功績。

 1443年,丹麥首都從羅斯基勒遷至哥本哈根。中世紀時,哥本哈根曾多次遭受戰爭的蹂躪 。十六至十七世紀,哥本哈根擁有的北歐海上商貿交通樞紐的重要地理位置給它帶來了發展的生機,隨著鐵路、港口和釀酒廠、造船廠、冶金廠等大型企業相繼建成,哥本哈根的城市規模逐漸擴大。目前,哥本哈根直轄市的面積為88平方公里,人口50萬。大哥本哈根區下轄哥本哈根和菲特烈斯貝爾兩個直轄市及哥本哈根、菲德烈堡和羅斯基勒三個州,總面積2862平方公里,人口179萬,是丹麥第一大城市。

 哥本哈根不僅是丹麥全國的政治、經濟、商貿、文化、教育和科研中心,也是北歐陸、海、空交通樞紐。隨著1998年哥本哈根機場三號候機樓的建成和2000年7月1日連接哥本哈根和瑞典第三大城市馬爾默的厄勒海峽大橋的正式通車,哥本哈根作為北歐交通樞紐的地位得到進一步的加強。哥本哈根還是著名的旅游城市和國際會議中心,聯合國世界社會發展首腦會議和亞歐首腦會議曾在此舉行。

2.美人魚(丹麥語Den lille havfrue,英語The Little Mermaid):

   座落在哥本哈根市中心東北部的長堤海濱(Langelinie)。此銅像是丹麥雕刻家艾特瓦?艾立克森(Edvard Eriksen)根據安徒生童話《海的女兒》塑造的。故事描寫海王最小的女兒同人世間一位王子的愛情故事。銅像表現美人魚坐在岸邊的巖石上,目光凝視著大海,神態憂傷而美麗,表現了她對所愛戀的王子和海里親人的思念。

 美人魚雕像的設想源于新嘉士伯啤酒廠創始人卡爾?雅可布森(Carl Jacobsen)。雅可布森在皇家劇院看完芭蕾舞劇《海的女兒》的首演后,忽發靈感,覺得安徒生的童話在藝術中已有芭蕾舞、音樂及油畫等形式,惟獨缺少一座雕像,于是產生了為美人魚制作一座銅像的念頭。于是,雅就同雕塑家艾立克森商量,并為此邀請艾觀看了芭蕾舞劇《海的女兒》。艾從芭蕾舞劇中獲得靈感,并構思了銅像的形態。據傳,芭蕾舞劇的女主角艾倫?帕麗絲(Ellen Price)是艾雕塑美人魚的模特,另一說則稱艾是以其妻子為模特鑄成了這座美人魚。 美人魚銅像從1913年在長堤海濱落成至今,已有80多年歷史。她作為哥本哈根,甚至整個丹麥的象征,吸引著無數的旅游者。不幸的是,銅像也如同童話故事一般,有著憂傷的經歷:她曾先后在1964年、1984年和1998年遭受過 “砍頭”或“斷臂”的破壞,2003年9月又被人炸入海中。由于原作的模子仍然保存完好,每次都被修復如初。

3.吉菲昂噴泉(Gefion):

   位于哥本哈根市中心東北部,是由吉菲昂女神扶犁揮鞭,驅使四頭壯牛犁地組成的一組銅制雕塑。吉菲昂是北歐神話中的一位女神。相傳古代瑞典有個叫戈爾弗(Gylfe)的國王,答應吉菲昂女神可以從瑞典國土上挖出一塊土地,但只限時一晝夜,挖多少算多少。于是,吉菲昂女神就把她的四個兒子化為四頭壯牛,用銅犁從瑞典挖走了一大塊土地,并把它移到海上。從此,瑞典的國土上留下了一個維納恩湖,而挖出來的土地就是現在哥本哈根所在的西蘭島。

 吉菲昂噴泉是根據這一神話傳說,由丹麥雕塑家安諾斯?蓬高鑄造的哥市內最大銅鑄塑像。整個雕塑共費時約十年,于1908年竣工并噴水。吉菲昂女神左手扶犁右手執鞭,駕馭著四條銅牛奮力耕犁。四條銅牛躬身抵角,頂力向前,其形態各異,栩栩如生。銅牛的鼻孔珠泉噴濺,凝成薄霧;銅犁后噴泉洶涌,水聲震耳。主體噴泉共分三級,泉水逐級泛溢,匯成珠簾,形如垂瀑。雕塑臺基的周圍隨著道路的坡度,用花崗石隨坡延伸圍成一泓水池,所有泉水匯集池內。水池兩邊各有一條銅鑄巨蟒盤纏,左右兩股噴泉,直沖群牛。整個雕塑氣勢磅礴,蔚為壯觀,每年都吸引著成千上萬的旅游者。1959年郭沫若同志訪問丹麥時,曾為哥本哈根景色寫過一首詩,其中“四郎島(即西蘭島)上話牛耕”,“泉水噴云海水平”兩句,描寫的就是吉菲昂噴泉。

4.阿美琳堡王宮(Amalienborg):

   位于哥本哈根東部的厄勒海峽之濱,是王室的主要宮殿,丹麥女王伉儷每年的大多數時光在這里度過。18世紀中葉,菲特烈五世將這塊地皮贈送給丹麥的四大貴族,條件是他們必須在那里各建一座外觀完全相同的宮殿,由當時最著名的建筑師尼古拉?伊格維德設計,并要為國王鑄塑一座騎馬銅像。1754--1760年間,四座宮殿相繼建成,總稱阿美琳堡。四座建筑呈環狀布局,形成了一個八邊形廣場。1768年,請法國雕塑家薩利制作的菲特烈五世國王銅像被安放在廣場中央,丹寶隆洋行還用對華貿易賺取的錢為銅像修建了圍欄。1794年,原王宮克里斯欽堡宮被大火焚毀,丹麥王宮從此移至阿美琳堡宮。阿美琳堡宮西側是紀念奧爾登堡皇族統治丹麥300周年建立的“大理石教堂”。

5.克里斯欽堡宮(議會大廈,Christiansborg Slot):

   始建于1773-1775年間,是丹麥國王克里斯欽六世為自己修建的宮殿。克里斯欽堡具有歐洲十八世紀洛可可式的建筑風格,有著纖巧繁瑣,裝飾復雜的特點。1794年和1884年,克堡兩次被大火燒毀,至今在兩座穹形石亭上仍能看到火燒的殘跡。人們現在看到的克里斯欽堡宮是在1907-1928年重新修建起來的。自1849年起,克里斯欽堡宮開始用作國會場所。現在的克里斯欽堡宮是丹麥議會所在地,因此也稱為議會大廈。此處,首相府、女王接受覲見用的大廳、丹麥最高法院都設在宮內,丹各部大臣在此也有各自的辦公室。

6.古證券交易所(B?rsen):

   是文藝復興風格的偉大建筑,由克里斯欽四世國王與建筑師漢斯?溫格爾共同設計,1625年建成。底層為城內商人的儲藏室,樓上有36個攤位。最有名的是交易所古怪的尖頂,根據克里斯欽四世的構思,塔尖是用四個盤旋面上的龍尾構成。1745年交易所進行了重建,增加了水星和海王星守護神的雕像。直到1974年,一直作為哥本哈根交易所所在地,是當時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證券交易所。

7.趣伏里公園(Tivoli):

   由喬治?卡斯坦森(Georg Carstensen)創建于1843年,是集音樂、娛樂、餐飲和園藝為一體的世界著名娛樂場所。“趣伏里”娛樂園的名字取自于意大利羅馬東部的一座同名小城,那里有一座繁花似錦的莊園,對當時的丹麥人來講是一個遙遠而浪漫的地方。有意思的是,它的名字反過來念恰好是英文的“I lov it”(“我愛它”或“我喜歡這里”的意思)。娛樂園占地面積不大(八萬平方米),但一步一景,精巧別致,是除美人魚外丹麥另一個吸引游客的主要景點。

 園內建有“趣伏里”音樂廳 (原建于1901-1902年,新建于1956年)、啞劇院(1847年建立,1945年后重建)、中國塔(建于1909年)和中國舞臺等。此外,還有許多小劇場、娛樂設施和各色餐館。

 “趣伏里”娛樂園創建之初,即將音樂作為吸引游人的一個重要手段。它不僅有自己的音樂廳,還有自己的交響樂團和儀仗隊。丹麥著名音樂家H.C. Lumbye曾任“趣伏里”樂團的首任指揮,并同樂團一道,成為當時“趣伏里”娛樂園最吸引游客的一個熱點。“趣伏里”娛樂園一般在每年4月中旬開放,9月中旬關閉。

8.厄勒海峽大橋:


   由丹麥和瑞典兩國于1995年8月動工興建,總投資達147億丹麥克朗,是橫穿厄勒海峽的交通線,東起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西至瑞典第三大城市馬爾默,于2000年7月建成通車。

 大橋全長15.4公里,由海底隧道、人工島和跨海大橋三部分組成。海底隧道連接哥本哈根和海峽中的人工島,為公路、鐵路共用隧道,長3510米,寬38.8米,高8.6米,公路線和鐵路線之間有隔墻;人工島面積約1.3平方公里,全長4055米;連接人工島和馬爾默的跨海大橋全長7845米,分上下兩層,為公路、鐵路并用橋。其中,跨海大橋東、西引橋的長度分別為3739米和3014米,中間高橋部分長1092米,橋身最高處距海平面57米,兩橋塔間的最大跨度為490米,是世界上最長的斜拉式公路、鐵路并用橋。

 該橋連接的厄勒經濟區GNP值達到每年5千億丹麥克朗,約占丹瑞兩國年GNP總量的21%,在歐洲經濟區中排名第8。大橋的通車不僅便利了北歐諸國到歐洲大陸的交通,也大大促進了厄勒地區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9.菲特烈堡宮(Frederiksborg Slot,以下簡稱菲宮):

   位于西蘭島北部小城希羅德(Hiller?d)。其建筑群座落在湖水中的三個小島上,四面湖光瀲滟,景色美不勝收。菲宮始建于菲德烈二世國王(1559至1588年)時期的1560年。其子克里斯欽四世(1588至1648年)繼位后,拆除了原有的部分建筑,并于1602至1625年對菲宮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菲宮采用了文藝復興時期荷蘭的建筑風格,是北歐現存的最顯赫的文藝復興風格建筑,并有“丹麥的凡爾賽宮”之稱。1658年,瑞典軍隊進攻丹麥,將菲堡廣場上的噴泉擄走,安放于斯德哥爾摩市中心的Drottningholm公園。

 菲宮為三邊型建筑。北部和右翼是宮殿,左翼是教堂。在菲宮的西北角有一長廊,它跨越湖水把人們引入國王的接見大廳。1671年至1840年間,丹歷代國王都在菲宮教堂舉行加冕典禮。1859年,一場大火燒毀了菲宮和宮內的大部分家俱,僅教堂幸免于難。1876年,熱心于文化事業的嘉士伯啤酒廠創始人J.C.雅可布森為修復菲宮承擔了絕大部分的修繕費,并提出把菲宮辟為丹麥國家歷史博物館,他的建議為王室所采納。在修復過程中,騎士大廳等重要廳殿恢復了原狀,其它的房間則根據博物館的需要進行了修建。1878年,菲宮作為丹麥國家歷史博物館完工,雅可布森聘請的一些著名畫家為博物館繪制了以丹麥歷史為題材的油畫。目前,該博物館收藏了丹麥十六世紀以來歷代著名畫家的作品,其中還包括大量著名人物的肖像畫。博物館每年的費用開支至今一直都由嘉士伯基金會提供。

 1995年11月,約阿希姆王子和亞歷山德拉王妃在菲特烈堡宮的教堂舉行了婚禮。2005年,王子夫婦正式離婚,女王授予亞歷山德拉公主“菲特烈堡女伯爵”的稱號。

10.克隆堡宮(Kronborg Slot):

   座落在西蘭島北部赫爾辛約(Helsingor)市的海邊,與瑞典的赫爾辛堡市隔海相望。克隆堡宮意為“皇冠之宮”,始建于1574年,1585年竣工。當時修建此宮的主要目的是向經過厄勒海峽的過往船只收取通行稅。宮殿用巖石砌成,是北歐最精美的文藝復興時期建筑風格的宮殿。克隆堡宮曾于1629年被焚毀,后重新修復。“北歐七年戰爭”期間,瑞典人于1658-1660年占領克隆堡,將宮內洗劫一空。現在宮內的陳設全是根據當時情況復制的。

 該宮的四周有防御工事和炮臺,到1922年克隆堡還被用作兵營。宮內有一“地下工事”設施,當時,從國王的臥室到地下工事有一條秘密暗道。遇有戰事,情況緊急時,國王可直接從臥室通過暗道來到地下工事,并由此逃遁他處。在地下工事里有一座石雕像,名叫“丹麥人霍爾格”,他身穿戎裝,撫劍坐睡。相傳他是海盜時期的一名勇士,曾為丹麥立下豐功偉績。后因丹麥無戰事,故撫劍而睡。他之所以坐睡,是處于警戒狀態,一旦丹麥遭人入侵,他即起身執劍衛國。克隆堡宮外院墻上有一塊莎士比亞的紀念浮雕像,相傳當年莎士比亞就是以這個城堡為背景寫下了著名悲劇《哈姆萊特》。

11.菲登斯堡宮(Fredensborg Slot):

  十八世紀初,為了紀念丹瑞(典)戰爭的結束,菲德烈四世國王(Frederik IV, 1699至1730年在位)于1719至1722年在Esrum湖畔興建了菲登斯堡宮,直譯為 “和平宮”。

 菲登斯堡宮雅致、開放,猶如一座寧靜的農莊。從宮里可以看到丹麥第二大湖-Esrum湖的美麗風光。王宮花園以許多大理石雕塑和菩提樹大道而聞名。

 菲登斯堡宮是丹麥王室的夏宮。每年的3月至10月,女王一家常來此消夏,7月份則通常到國外去休假。因此,7月份每天下午1點至5點,游人可以進入夏宮內部參觀。約阿希姆王子和菲德列王儲先后于1995年和2004年在菲登斯堡宮舉行了婚禮慶典。

12.大貝爾特跨海大橋:


   亦稱大海峽交通線,是橫穿丹麥大貝爾特海峽,將西蘭島和菲茵島連接在一起的交通動脈。它于1987年6月開始動工興建,1997年6月鐵路線通車,1998年6月公路橋正式通車。該工程總投資35億美元,由西橋、海底遂道和東橋三部分組成,全長約17.5公里。

 西橋全長6612米,為汽車、火車并行的兩用橋。它西起菲英島,東接大海峽中間的小島。公路線經東橋、鐵路線經海底遂道同西蘭島相連。海底遂道為鐵路專用遂道,全長7410米,由兩條相互平行、間隔距離為16米、直徑7.7米的主遂道組成。兩條主遂道之間每隔250米有一緊急疏散通道相連。東橋為公路橋,全長6800米,高橋為雙塔結構,橋塔間最大跨度為1624米,是世界上跨度第二大的懸索式橋梁。高橋橋面最高處距海平面65米,對大海峽的航運無任何影響。

13.歐登塞市(Odense):

   位于菲茵島中北部,地處丹麥東西交通的中心點。該城建于十世紀,面積約53平方公里,人口17.6萬,為丹麥第三大城市(僅次于哥本哈根和奧胡斯)。擁有造船、釀酒、服裝、食品、電子、紡織、家具等工業,農業和園藝業也十分著名。富有文化傳統,世界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和丹麥著名作曲家卡爾?尼爾森就出生在這里。歐登塞經常舉辦藝術展覽、電影節和音樂會等文化活動。擁有歐登塞大學(建于1966年)、丹麥電視二臺(于1988年開播)等教育、新聞機構。1991年5月紹興市市長率團訪問歐登塞時,雙方簽訂了友好城市的協議。

14.安徒生故居博物館:

   位于歐登塞市區,建于1905年。即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1805年-1875年)誕辰一百周年之際。此后,該館曾兩度擴建:一次是在1939年安徒生誕辰125周年時,另一次是在1975年紀念安徒生逝世100周年之際。

 安徒生博物館共有陳列室18間。前12間基本上是按時間順序介紹安徒生的生平及其各時代的作品。其中第11間是一個圓柱形大廳,建于1930年,環墻展示八幅大型壁畫。這八幅壁畫是丹麥近代著名藝術家斯蒂文斯(Niels Larsen Stevens)根據安徒生的自傳體著作《我一生的童話》中有關其一生中有代表性的幾個時期的主題而作的。它們依次為:安徒生童年時期的住房、1819年安徒生告別母親,離開故鄉赴哥本哈根、1829年安徒生在參加考試、安徒生前往意大利、安徒生向好友考林一家朗讀自己的作品、安徒生和朋友們在一起,內有著名雕刻家托瓦爾森和戲劇家、詩人奧倫斯克萊厄、1846年安徒生傾聽詹妮?琳的歌唱、1867年人們歡呼安徒生被命名為故鄉歐登塞的榮譽市民。博物館的第13間至第18間為圖書館、錄像和錄音播放室及安徒生著作國內外版本陳列室等。

15.橡樹堡:

   橡樹堡為丹麥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城堡之一,由丹貴族布羅肯胡斯(Frands Brockenhuus)1554年繼承其岳父母的莊園后建成。因當時政治時局動蕩,莊園主為免遭外來襲擊,建成此城堡以保衛莊園安全。該城堡具有典型的防衛特點,房屋均筑厚墻,外墻留有射擊孔,全堡僅有一吊橋供出入,堡內挖有深井,以備在受圍時供應生活用水。堡內共分三層,其中最負盛名的有底層的狩獵室,該室實際上是歷代堡主的書屋,室內裝璜考究,陳列歷代堡主所用各種狩獵器械及所獲獵物標本,琳瑯滿目。“黃室”會客廳充滿文藝復興風格,內設法國國王路易十六時期的豪奢家具;二層騎士大廳富麗堂皇,壁掛克里斯欽四世國王和丹麥歷史上著名英雄Niles Juul的巨幅畫像。

 該城堡建成之后曾多次易主,19世紀末,該堡建成牛奶廠、發電站和通往附近小鎮的鐵路,成為一座具有現代化設施的莊園。該莊園占地36公頃,由眾多主題花園組成,有典型法式風格設計的法國園林(French Garden),內有大量的橡樹、毛櫸等樹木形成林蔭道;復興園(Renaissance Garden)則以噴泉、紅砂地面和修剪園藝而著名,晚櫻園(Fuchsia Garden)則收集有歐洲最多的晚櫻花品種展覽;廚園(Kitchen Garden)種植有許多蔬菜和家用常見花卉;英格蘭園(English Garden)則以大片綠地和樹林為特色等等,此外,莊園中還有農具博物館和老爺車博物館以及全球最大的竹林墻迷宮和云中漫步等景點。

16.兩海交匯處:

   位于日德蘭半島北部的斯卡晏市,該市北部有一片延伸至大海的狹長海灘,兩側即分別為北海(斯卡格拉克海峽)和波羅的海(卡特加特海峽),有著“歐洲大陸最北角”的美稱。天氣晴朗時,可看到兩海相互沖擊形成的白色浪線,風雨天氣時撞擊形成的浪墻甚至可高達20多米。由于海水反射光線的緣故,在此處看到的天空顯得更為廣袤無垠,其奇特的景觀與優美的海灘每年吸引了大批游客與藝術家,使斯卡晏市成為丹麥北部的旅游度假勝地。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范,請聯系刪除

相關旅游攻略

 

 

中航國旅官方網站@ 版權所有 2004-至今   榮獲《廣州市誠信旅行社》稱號  
本站參考圖片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與本公司聯系,我們將馬上刪除!   企業常年法律顧問:廣東連越律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