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巍山:塵封千年的南詔古都
云南大理州巍山是南詔國的發祥地,公元649年,南詔始祖細奴邏就在巍山建立了大蒙國,開創了南詔的基業。不僅如此,巍山還是紅河的源頭,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也是彝族尋根祭祖的圣地。
巍山縣位于云南省西部,大理州南部,地處紅河與哀牢山兩大分水嶺地帶。巍山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多宗教信仰并存的地區。境內主要有漢、彝、回、白、苗、傈僳等23個民族,民族風情濃郁,又相互交融。道教、佛教、伊斯蘭教和原始宗教并存,宗教文化影響深遠。
來到巍山,你可以看見眾多的文物古跡,這里1994年就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據地方志記載,中原文化在巍山傳播很早,南詔時期,漢文化程度已達到很高的水平。明代建蓋孔廟、文華書院,推行儒學,人才輩出。清乾隆年間,尚文敦禮,共有進士23人,舉人220人,被御封為文獻名邦,在縣城北門外建“文獻樓”以紀盛。明清兩代,出了陳翼叔,張瑞亮等詩人。
巍山是云南設置郡縣較早的地區之一。春秋戰國時,巍山隸屬滇國地。唐朝初年,六詔興起,巍山為蒙舍詔之地,因地處六詔之南,故又名南詔。據史料記載,公元649年,南詔始祖細奴邏在巍山建立了大蒙國,自號奇嘉王,從此開創了南詔國的基業。
公元738年,細奴邏的曾孫第四代王皮羅閣在唐王朝的幫助下,完成統一大業,并將都城遷到大理太和城。皮羅閣勵精圖治,開疆擴土,南詔國成為與唐王朝共存250多年的邊疆地方民族政權。到公元902年,南詔國滅亡,傳王位13代,其中在巍山經營四代,歷時90余年。
巍山不僅是南詔古都,同時也是云南推行土司制度最長的地區之一,從宋到元代,巍山由大理的段氏白蠻統治者鎮守。明初,明太祖朱元璋為統一中國,加強和鞏固中央王朝的統治,派傅友德、沐英、藍玉率明軍平定云南,巍山的彝族先民天摩牙九部火頭左禾率部歸附明軍,協助明軍平復巍山有功,受到了重用。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巍山沿襲元制為蒙化州,推行土司制度,任命彝族首領左禾為土知州。此后,巍山彝族左氏承襲蒙化土知府一直至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先后承襲17世,歷任知府18人,時間長達514年,是云南土官承襲制度最長的一家土府。
巍山古城曾經是茶馬古道滇藏段中重要的樞紐之地,這座曾經被歲月的塵埃遮蔽了的高原小鎮,充滿了無可復制的性格、保留著傳統的生活方式。
巍山古城建于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當你走入古城,映入眼簾的是青瓦白墻、木雕大門、黑底鎏金的招牌、舒適清新的石板路。街道上的房子,底層一律是店鋪,臨街的門面都是木質的。小店的主人,悠悠地坐在草墩上,也不在乎身邊的鋪子是否有生意。三五成群的老人們悠閑地坐著,圍著小方桌吃茶下棋吹牛,看街上的熱鬧。古街上,背著書包的、挑著蔬菜的、提著鳥籠的、甩著空手的……人們從古樓的門洞穿梭而過,來來往往行走于古街上。歲歲年年,熱鬧的景象似乎在這古街上定格。
清晨,你可以在古街選擇一家早點鋪,吃上一碗扒肉餌絲或者一碗巍山一根面。轉出來在街邊,可以花上幾元錢買一堆剛采的菌子。如果有興趣可以在碑刻店或古董店里泡一個早上。每一條小街、每一條小巷,都涌動著一種親切的氛圍。隨便走進一戶人家,古樸清幽的庭院;清香撲鼻的花木;滿院子都是綠,梅蘭竹菊風姿綽約,山茶杜鵑爭奇斗艷。山石砌成的花臺、假山別有韻味。
巍山這個古人類早期居住的地方之一,悠久的歷史,源遠流長的文化,凝聚了蒼茫歲月的文明。民間傳統工藝、名特小吃豐富,是國家文化部命名的“中國民間紮染藝術之鄉”和云南省命名的“彝族打歌之鄉”。集吹、拉、彈、唱、誦為一體的南詔古樂古樸典雅,是歷史的積淀,也是文明的見證。巍寶山朝山盛會、彝族祭祖、“二月八”、回族圣紀節、開齋節等古老習俗和白族接三公主活動從南詔時期開始傳承至今。古樸悠遠的巍山——南詔的古都,正以其獨特的風采綻放著美麗。
如想了解更多關于國內旅游的報價,詳情請點擊這里:國內旅游報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