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孝陵看點:
明孝陵為明太祖朱元璋與馬皇后的陵墓,是我國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寢之一,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教科文組織評將明孝陵與北京十三陵作為明清皇家陵寢的一部分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朱元璋的陵墓花了17年時間建成。現存的僅為陵園最后部分。其總體布局分為兩部分:一是導引建筑的神道;神道上立有石獸、石人,陵園 的宜城有遂逍可登其頂,頂的正中有石刻“此山明太祖之墓”,二是陵寢主體建筑,即是朱元璋葬地。門內四方城有朱棣為其父立的“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明孝陵布局宏雄,規制嚴謹,陵神道開了彎而且長的先例并影響了明清兩代。
明孝陵景點介紹:
明孝陵_神道
陵墓的神道從四方城開始。四方城是一座碑亭,其頂部已毀,僅存方形四壁,內有立于龜趺座上的石碑一塊,碑文由朱棣親撰,計2746字,詳述明太祖的功德。
神道石刻為整塊石料雕鑿而成,體量高大,生動粗獷,是明代皇陵石刻中的經典之作。 800米長的神道石刻,前半段立石獸6種12對,依次是:獅、獬、駱駝、象、麒麟、馬,每種4只,兩立兩臥。 石獸盡端立石望柱(又稱華表)一對,過此折向北,列石翁仲8軀,文臣武將各四,分立道旁。
明孝陵_朱紅大門
明孝陵的朱紅大門坐北朝南,正對梅花山,門額上書“明孝陵”三字。碑亭后原建有兩御亭,西邊叫宰牲亭,東邊的稱具服殿。
明孝陵_享殿
明孝陵地面木結構建筑大多毀于1853年清軍與太平軍之戰。在原享殿的位置上尚可見到64個石柱的基礎,由此可以想象當年享殿的規模是很大的。現在享殿為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復建,比原來的要小得多,內供奉朱元璋畫像。
享殿后是一片縱深100余米、寬數十米的空地,中間有甬道,兩邊林木茂盛。甬道盡頭有石橋,稱大石橋,又稱升仙橋,意思是過了此橋即為“仙界”。
明孝陵_方城明樓
橋北是一座寬75米、高16米、進深31米的城堡式建筑,稱方城。出隧道東西各有石級可登城頂。
城頂原建有宮殿式建筑明樓,明樓頂部及木質結構已毀,現僅存四面磚墻。 在方城頂上極目遠眺,東面有中山陵,南面是梅花山,西面有中山植物園,北面是“寶頂”。
明孝陵_寶頂
寶頂是一個直徑約400米的圓形大土丘,即朱元璋和馬皇后合葬的地宮。
它的四周有條石砌成的石壁,其南邊石壁上刻有“此山明太祖之墓”七個大字。四周樹木蔥蘢,松濤陣陣,令人不禁而發思古之幽情。
明孝陵_地宮之謎
明孝陵是朱元璋的陵寢建筑,但其地宮的具體位置在哪里,一直眾說紛紜,史無定論。朱元璋下葬時曾有13個城門同時出殯和葬于南京朝天宮、北京萬歲山等民間傳說。 為了弄清歷史真相,1998年開始,考古專家用近6年時間做精密勘探后認為,獨龍阜就是明孝陵地宮的中心位置,朱元璋就葬在獨龍阜下數十米處,而且這座地下宮殿保存完好,排除了過去流傳的地宮被盜之說。
明孝陵交通指南 :
乘游2、3路、20路車可達明孝陵。
從中山陵到明孝陵、靈谷寺,有旅游小火車可以到達,憑中山陵的門票可以免費坐去靈谷寺的小火車;如果持聯票則可以免費乘坐去明孝陵的小火車。另外如果持聯票,可以租用8-10座的電瓶車,有導游講解,20元/人,可以到達中山陵內任何景區。
明孝陵門票及開放時間 :
現分“民國文化”和“明朝文化”東西兩個片區。 東片包括中山陵、靈谷寺、美齡宮、孫中山紀念館、音樂臺等5個景點,票價80元;西片明孝陵、梅花山、梅花谷、紅樓藝文苑、紫霞湖5個景點,票價70元。東西聯票140元。
開放時間為8:00-18:00 提醒:明孝陵景點方城明樓正在修繕,無法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