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概況:
蘇州市位于長江三角洲中部、江蘇省南部。東臨上海,南接浙江,西傍無錫,北依長江。全市總面積8488平方公里,現轄滄浪、平江、金閶、虎丘、吳中、相城、蘇州工業園區、蘇州新區等8個區和常熟、張家港、太倉、昆山、吳江5個縣級市,總人口578萬人。境內河流縱橫,湖泊眾多,京杭運河貫通南北,望虞河、婁江、太浦河等連接東西,太湖、陽澄湖、昆承湖、淀山湖鑲嵌其間。
這里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物產豐富。農業特產有產大米、棉花、油菜籽、香粳米、鴨血糯和太倉白蒜;特產柑桔、枇杷、板粟、梅子、桂花、茶花、碧螺春茶;太湖銀魚、莼菜、珍珠和陽澄湖大閘蟹聞名遐邇。
蘇州是吳文化的發祥地,文壇賢能輩出。評彈、昆曲、蘇劇被喻為蘇州文化的“三朵花”。已有400多年歷史的昆曲,是“中國戲曲之母”;評彈是用蘇州方言表演的說唱藝術,已在江、浙、滬流傳了300余年。蘇州的工藝美術聞名中外,蘇繡與湘、蜀、粵繡同被譽為我國的“四大名繡”;桃花塢木刻年畫與天津楊柳青木刻齊名,世稱“南桃北楊”;蘇州的緙絲、雕塑、宋錦、玉石和紅木雕刻等工藝品,各有千秋,巧奪天工。
蘇州是全國重點旅游城市,古城座落在水網之中,街道依河而建,水陸并行;建筑臨水而造,前巷后河,形成“小橋、流水、人家”的獨特風貌。集建筑、山水、花木、雕刻、書畫等于一體的蘇州園林,是人類文明的魄寶奇葩,拙政園和留園被列入中國四大名園。
蘇州既有園林之美,又有山水之勝。寺觀名剎,遍布城鄉;文物古跡,交相輝映。加以文人墨客題詠銘記,作畫書聯,更使之名揚中外。靈巖、天平、洞庭東山西山、鄧尉、虞山、玉山等處,都是天然的風景勝地。
蘇州市2000年的國民生產總值達1541億元,基本建成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的現代制造業基地;產、學、研緊密聯合,各類人才聚集的技術創新基地;科技含量高、外向度高、經濟效益好的現代農業基地;融人文景觀與自然風光為一體、生態環境優美的旅游度假基地,21世紀的蘇州將是“經濟繁榮、科教發達、生活富裕、環境優美、社會文明”的現代化地區。
蘇州概況之歷史介紹:
蘇州建城于公元前514年,吳王夫差的父親闔閭命楚國叛將伍子胥建闔閭城,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了。春秋時期,這里是吳國的都城,至今還保留著許多有關西施、伍子胥等的古跡。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始稱蘇州,沿用至今。 蘇州城建城早,規模大,水陸并行,河街相鄰,古城區至今仍坐落在原址上,為國內外所罕見。
蘇州園林甲天下,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在中國四大名園中,蘇州就占有拙政園、留園兩席。“吳中第一名勝”虎丘有著深厚文化積淀;而唐朝詩人張繼的一首《楓橋夜泊》,令古今游客爭相來訪楓橋,聞聽寒山寺的鐘聲。 姑蘇城外自然風光秀麗,靈巖、天平、天池和洞庭諸山,點綴于太湖之濱,形成了富有江南風情的湖光山色。
蘇州人文地理概況:
蘇州區號:0512
位置:位于江蘇省東南部的長江三角洲,東靠上海,南臨浙江,西瀕太湖,北依長江。
面積:全市總面積8488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1650平方公里,古城區14.2平方公里。
人口:全市總人口590.97萬,其中市區人口216.87余萬。
區劃:轄滄浪、平江、金閶、吳中、相城、蘇州工業園區、蘇州新區(虎丘區)7個區和張家港、常熟、太倉、昆山、吳江5個縣級市,121個鎮。
市名由來:因城西南有姑蘇山而得名蘇州,又稱姑蘇城。
想了解當地完整的旅游信息,請點擊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