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陵位于大峪山東麓,是明朝第13位皇帝神宗朱翊鈞(公元1563-1620年)及其兩位皇后的合葬陵。
陵寢建筑始建于明萬歷十二年(公元1563年),十八年(公元1590年)竣工,歷時六年,耗銀800萬兩。定陵地下宮殿在地下27米處,規模宏大,由五座石室組成。地上陵宮由寶城、明樓、棱[礻旁](下同)恩殿(重檐7間)、棱恩門(5間)左右廊廡(各7間)及外羅城內外的宰牲亭、神廚、神庫、碑亭組成,占地約18萬平方米。
朱翊鈞10歲繼位,糊涂昏庸,好酗酒,每餐必飲,每飲必醉,還經常醉酒后殺人。定陵地下宮殿在地下27米處,規模宏大,由五座石室組成。地上陵宮由寶城、明樓、棱[礻旁](下同)恩殿(重檐7間)、棱恩門(5間)左右廊廡(各7間)及外羅城內外的宰牲亭、神廚、神庫、碑亭組成,占地約18萬平方米。
明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農民正義軍攻入昌平,地上木構建筑大部分被焚毀。同年清兵入關,陵園再遭破壞。清乾隆五十至五十二年(公元1785-1787年)修茸時,棱恩門、棱恩殿被縮小規制重建,但民國年間再次被焚。陵園建筑中只有寶城、明樓、重門和陵垣始終未遭嚴重破壞。
公元1956年-1957年我國考古工作者對地下玄宮進行了發掘,此后有關部門又對出土文物進行修整,修茸地上古建筑,公元1959年就原址建為定陵博物館。
如想了解更多關于國內旅游的報價,詳情請點擊這里:國內旅游報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