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接到通知的時候,腦袋震了一下,電話那頭通知我3月份要去一趟法屬留尼汪,我搜索著腦海中關于這個島嶼的全部知識,似乎除了中國國家足球隊在那里1比0戰勝過法國國家隊之外,就再無其他印象了。而我的家人和朋友也跟我一樣——什么?留尼汪在哪?
或許這是大多數人在聽說這個地名之后的第一反應。
留尼汪在哪?
對于平時隔三差五就翻地圖冊翻了幾十年的我來說,只能大概知道,在非洲馬達加斯加島的東面,位于印度洋中,與毛里求斯隔海相望。其實留尼汪的全名應該叫“法屬留尼汪”,大航海時代荷蘭人發現了這個島,不識貨沒要,結果法國人來到這個島,慢慢把它發展成自己的后花園了,所以留尼汪相當于法國的一個自治省,雖然地處印度洋,但是卻屬于歐洲,歐盟區,所以在留尼汪花歐元就可以了。
我們這次去留尼汪,是從上海出發,經毛里求斯轉機,最終抵達留尼汪。也就是說,我們這次旅行,經過了亞洲、非洲,最終到達歐洲,光看地圖的話,也是醉了。
直升機盤旋在依然活躍的富爾奈斯火山口頂,浩瀚的大海就在不遠的另一側。白云飄渺,由遠及近地包裹住飛機的視線,再散開來,展現在眼前的又換成了茂密叢林和懸在其中的縷縷白紗般的瀑布。留尼汪是一個漂浮在印度洋的大盤子,所有令戶外旅行者感到興奮的元素都盛滿在這座面積只有2512平方公里的小島上。 從上海到留尼汪,經毛里求斯轉機,總共飛行了逾9000公里,徹夜的飛行和4小時的時差并沒有讓我感到疲憊,明媚的陽光和克里奧爾語熱情的問候聲讓我精神百倍。
我對于長途跋涉后的第一餐看的格外重要,由于剛下飛機,我們在留尼汪首府圣丹尼補充能量,讓我感到驚喜的是,留尼汪的當地菜并不像想象中的西餐那樣,竟然也擁有許多中國菜的元素,后來經過與當地人交流得知,在80萬的留尼汪人中,華人也占據著相當大的比重,經過上百年的定居,當地現在有更多人盡管已經不會說漢語,但身上卻流淌著一部分中國血。
吃飯的時候大家得到了一個消息,由于去酒店的高速公路遇到塌方,我們繞路的話可能要經過3個小時車程,于是領隊給大家派遣了直升機,面對突如其來的驚喜,“偏向風雨行”的成員們更是興奮至極,在僅僅15分鐘的飛行中,留尼汪的地形一覽無余。
前一天附贈的直升機之旅只是個前菜,第二天我們更是用1個小時的時間,乘坐直升機全方位的感受留尼汪的震撼。經驗豐富的駕駛員待我們穿越高山叢林,在瀑布前炫技,得虧哥們兒身體好,在時時刻刻都用Gopro、手機和相機輪番拍攝中,竟然沒有頭暈目眩,最后我們與駕駛員合影,感謝他帶我裝B帶我飛。
俯瞰富爾奈斯火山,飛機從空中經過的時候,我們也能看到有很多徒步愛好者正緩緩走向火山口,據說登頂需要6、7個小時,而且有的地形比較危險,我們這次時間不夠,只能空中俯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