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的最后一天是在珠海的外伶仃島上度過的。
去伶仃島,主要是因為文天祥。這位南宋末年的愛國名士,以不屈的氣節而被后人所尊崇,其所作的“過零丁洋(同伶仃洋)”一詩中“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成為千古名句。從學習這首詩的那天起,文天祥就一直在我的心中活著。700多年前,文天祥兵敗被捕押解赴大都時,經過伶仃洋。面對波濤洶涌的大海,在悲憤、孤獨于無助中,揮筆寫下了《過伶仃洋》一詩。“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海水湯湯,東流而去。而至今仍見證文天祥赤子之心的,恐怕只有伶仃洋中的伶仃島了。
伶仃島雖孤零零地散落在伶仃洋里,但現代的交通工具把它與大陸緊緊地聯在一起。
快船從珠海的九洲港碼頭駛出時,海水還是渾黃色。漸漸,海水變得透澈起來。快船疾駛向前,在碧藍的大海中犁出一道白色的波痕。一波又一波的浪花拍打著船弦兩側,海水載著船兒,心兒也隨著波谷浪峰的起伏而歡快不已。
只一個半小時的航程,就到了外伶仃島。
從碼頭上下來,抬腳就是小島中心繁華地帶。
外伶仃島只有4.7平方公里,人口二百多。雖然這些年來,外伶仃島已發展為珠海的幾個外圍島嶼旅游度假地,但此時,島上游人廖廖。幾家臨街的飯店一片冷清。店鋪前,三三兩兩的男人們圍坐在一起搓著麻將,婦女們則一邊照應著小孩,一邊低頭織著毛衣。家雞在園子里拔拉著找食兒,狗兒們在街頭互相追逐著竄來竄去,一條大黃狗從我面前倏地跑過,本來把我嚇了一跳,結果一回頭,看見它蹲在一座大門前,機警地望著我。
小島一側緊挨著海邊,修筑了一條二、三公里的石階小路,謂之“情人路”。雖不見有成對的情人在此漫步,但面對著碧透的大海,任耳畔清風徐徐,看海中漁帆點點,任何人的心中都會升騰起溫情與快意來。小路有欄桿與海邊巖石相隔,欄桿不高,跨過去,在幾塊光滑的大石頭上或坐或立,海風吹起頭發,揚起衣袂,思緒飛得好遠好遠…
沿著島上一條唯一的水泥公路蜿蜒而上,可達伶仃島的主峰。石景公園就修建在接近主峰的位置。山崗上,樹木葳蕤,雜草森森,黃色屋頂的“相思林”度假賓館在一片綠樹叢中露出頭項,給伶仃島平添了幾分嫵媚。在道路的一側,有幾所廢棄的房屋,看那樣式,應該是部隊的營房。其中,一所房子的外墻上“提高警惕,保衛祖國”幾個大字依舊清晰,而在另一座房子的墻面上,還保留著部隊的內務衛生檢查公示板。對于我這個曾有著軍旅生涯的人來說,這些有著一種特殊的親切,同時又有著一種難以名狀的傷感。在這個當年的“前線”,有多少軍人把自己的青春歲月留在了這里,把他們的思想深深地烙進“要準備打仗”之中。
順著公路行約二、三公里,就到了山頂的“石景公園”。這是一片巨石陣。巨大的石塊堆積在一起,向下直抵山角。石縫之中,人可穿行,有時須側身而過,有時要彎腰潛行,峰回路轉,有如迷宮。行前,我上網查得,此景區有1200余級臺階的景觀路,我在其中繞了一會兒,竟找不到出口,因獨自一個略顯膽怯,只好順原路返回。
站在山頂,伶仃島可一覽無余。此時再看伶仃島,更覺得她如同大海中一顆碧綠的翡翠。
下山的時候,正巧太陽破云而出。我遂在路邊揀了一塊光滑的巖石,平身躺了下來,把風衣的帽子拉到臉上,心滿意足中,突然意識到這天是2009年的最后一天。這一天,我行在路上,在晴天碧海之中,為自己的2009畫上句號,也為 2010留下了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