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惠能
毛澤東曾說過,廣東歷史上出了兩位偉人,一位是孫中山,另一位是六祖慧能。孫中山之“偉”不用多費筆墨,而六慧能之“偉”,“偉”在何處?與六祖慧能相關的史實可以作出令人滿意的回答: ——慧能出身貧寒,是個未接受過教育的文盲,卻得五祖弘忍的慧識,密授衣缽,成為中國禪宗的第六代祖師,完成了印度佛教中國化的過程,創立適合中國國情的佛教,至今在世界各地仍有廣泛而巨大的影響:
——《六祖壇經》是中國人寫的、唯一被尊為“經”的佛禪典籍,被譯成多國文字,流布五大洲。毛澤東稱它為勞動人民的佛經。
蔡廷鍇
蔡廷鍇(1892—1968),出生于羅定農民家庭。十九路軍將軍,被海內外譽為“抗日名將”、“民族英雄”。
抗戰勝利后,為反對蔣介石的獨裁和內戰政策,蔡與李濟深、何香凝、李章達等于1946年3月在廣州正正式組織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新中國成立后,蔡廷鍇當選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還擔任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第二屆中央常務委員、第三、四屆中央委員會副主席,對祖國統一大業做出了很大努力。
鄧發
鄧發(1906-1946)是我國工人運動的著名領袖之一。廣東省云浮縣(今云城區)人,1922年參加香港海員大罷工,1925年參加省港大罷工,任工人糾察隊隊長。同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后參加北伐戰爭。1927年春任中共廣東油業總工會支部書記。同年12月參加廣州起義,任第5區副指揮,指揮油業工人作戰。起義失敗后,輾轉廣州、香港、上海等地從事工人運動和武裝斗爭,任中共香港市委書記、廣州市委書記、閩粵贛邊特委書記兼軍委會主席等職。
1931年7月到中央蘇區,任紅軍總司令部政治保衛處處長、國家政治保衛局局長,領導中央紅軍中的政治保衛工作。先后被選為中共蘇區中央局委員、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1934年10月參加長征,任軍委第2野戰縱隊副司令員兼副政治委員、中央縱隊第1梯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陜甘支隊第3縱隊政治委員等職。1936年6月被派往蘇聯,任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代表。1937年9月回國,任中共駐新疆代表和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主任。1939年秋到延安,任中共中央黨校校長。
1940年初,黨中央為加強職工運動的領導,調任鄧發為中央職工運動委員會書記。此后,他一直肩負解放區職工運動的領導工作。主持創辦《中國工人》月刊。1945年9月代表中國解放區職工參加中國勞動協會代表團,出席巴黎世界工人聯合會成立大會。1946年4月8日由重慶返回延安途中,因飛機失事,在山西興縣黑茶山遇難。同機的遇難者還包括王若飛、葉挺、博古(秦邦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