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濟南千佛山介紹:
濟南千佛山原稱歷山,春秋稱靡笄山,戰國稱靡山,南北朝稱舜山、廟山、舜耕山。隋開皇年間,依山勢鑿窟,鐫佛像多尊,始稱千佛山,并建"千佛寺"。唐貞觀年間,重新修葺,將"千佛寺"改稱"興國禪寺"。千佛山遂成為香火勝地。自元代始,每年"九九"重陽節舉辦廟會。解放后,1959年辟建為公園
濟南千佛山,東西橫列,奇偉深秀,從遠處望去,猶如一架巨大錦屏。山腰處建有"興國禪寺"、"歷山院"。除此之外,還散落著"唐槐亭"、"齊煙九點"及"云徑禪關"坊等。
1981年,市總體規劃將燕子山、平頂山、佛慧山、金雞嶺以及山南側的北魏黃石崖石窟造像、佛慧山造像和開元寺遺址、山東麓的辛亥革命烈士陵園劃入千佛山范圍,作為千佛山風景區。1995年,山東省政府將千佛山列為全省七大風景區之一。以后又相繼建成桃花園、瀛芳園、梨園、萬佛洞、彌勒勝苑、大舜石圖園、佛山書苑等,至此,這里便成為一個融山林、名勝古跡為一體的規模較大的游覽勝地。
濟南千佛山公園位于濟南市南部偏東之處,離市中心不遠。千佛山峰巒起伏,林木森森,恰似濟南的天然屏障。它是濟南三大(趵突泉、大明湖)名勝之一。
沿盤道西路登山,途中有一唐槐亭,亭旁古槐一株,相傳唐朝名將秦瓊曾拴馬于此。半山腰有一彩繪牌坊,即"齊煙九點"坊。登上一覽亭,憑欄北望,近處大明湖如鏡,遠處黃河如帶,泉城景色一覽無遺。千佛山上的石佛雕刻集中在興國寺后的千佛崖上。興國寺又名千佛山寺,始建于唐代,后經歷代增建,規模漸大。寺門外西南上方的山崖上刻有"第一彌化"四個篆體字,每字約有4米見方。千佛崖上有隋代石佛60余尊,年代悠久,具有根高的藝術價值。
濟南千佛山之東,佛慧山上也有雕刻石佛。其中主峰山麓有一佛龕,內有一尊頭部佛像,高7米,寬4米多,俗稱"大佛頭",這是一種十分罕見的石雕。
娛樂項目: 登山,朝拜,參觀
景區主題: 生態旅游
景區類別: 自然風光,山川,人文地理,寺廟
票價: 30
地址: 歷下區經十一路18號(近千佛山東路)
開放時間: 周一 至 周日 06:30-19:00
濟南千佛山交通:
乘公交16路; 48路; 62路; 64路; 65路; 115路; 117路; BRT-3路; K139路; K301路; K51路; K54路東環; K54路西環; K56路